VISA廣告 笨拙跳舞的男子MATT

VISA廣告 笨拙跳舞的男子MATT

2008/11/28

【聯合新聞網/劉姎宜】

你注意到這個廣告了嗎?VISA最新廣告「why is that man dancing anywhere?」,有個男子在新加坡、日本、巴里島、中國、越南、美國不停的跳跳跳,笨拙的舞蹈,讓人覺得有趣又發笑。

原來這真有其人,片中男主角叫MATT Harding,很多人在多年前就耳聞過此人,他今年32歲,美國Connecticut人,2003年2月辭去了電玩遊戲公司的工作,利用存款開始環遊世界,有一天在河內旅遊時,同伴一句玩笑話,讓他到世界各地都做相同的事,不停的跳起他的招牌舞,還有網友戲稱這是白痴舞,影片上傳到了個人網站,製作了他的第一支影片「Dancing 2005」。

在網友的傳閱下,他的網站爆紅,也引起了口香糖廠商Stride的注意,開始贊助他的旅費,MATT展開了他的旅程,2006年用6個月的時間跳遍了39個國家,完成了第二支影片,這支影片在youtube上吸引了1200萬多人的點閱。

而後,MATT又有新的念頭,這次不只是一個人跳,希望「大家一起跳」,因此製作了第三支影片「Dancing 2008」,在這隻長度4分29秒的短片中,眼尖的網友一定會發現,台灣在3分29秒出現囉,背景是元宵節的燈籠們,2008年初來台拍攝,MATT在網站中說對台灣的101跟交通燈號小綠人很感興趣,還說台灣人怎麼吃都不會胖,很好奇怎麼辦到的。

對於VISA廣告,網友覺得很有趣,網友芭樂說日本女僕店那邊我笑,fion0525說讓我煩悶的心情都好了起來,特別是在船上跳快摔死的那一段,超妙的! summer0714說這個MATT先生真的獨樹一格耶,創意果然帶來無限的可能,我想當初他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visa會找上他代言吧。

對於Dancing 2008影片,很多網友都說很可惜MATT來台灣時,沒有台灣在地人陪他一起跳,網友ilyagram發想說應該邀喜歡上鏡頭的立委跟公園裡練氣功、太極拳老伯伯一起來,mark說應該邀抗議團體跟波麗士大人(警察)一起來。

笨拙的動作,搭配上輕鬆的音樂,歡愉的氣氛感染了每個人,MATT的爆紅,再度印證網路力量的無遠弗屆。

★VISA跳跳跳廣告

★MATT個人網站

★MATT談台灣遊所感

★Where the Hell is Matt?(Dancing 2005版)

★Where the Hell is Matt?(Dancing 2006版)

★Where the Hell is Matt?(Dancing 2008版)

P.S.在3:29有出現台灣燈會 可惜是他老兄一個人跳 可能台灣人還是比外國人害羞吧

朱學恆的BLOG也有介紹這位人物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8/08/03/astupidthing

二次江陳會簽署四項協議及相關新聞

                                   二次江陳會簽署協議全文 資料來源 http://www.sef.org.tw/html/news/97/content/971104.htm 

                                《海峽兩岸空運協議》

 

                                《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

 

                                《海峽兩岸海運協議》

 

                                《海峽兩岸郵政協議》

  ===============================================================================================================

      新聞摘要

 
麥寮港列兩岸直航港口 台塑集團年省25億   來源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781031

Central News Agency
2008-11-05 11:02 AM

 

A+

Email

Printer
(中央社記者陳永昌台北五日電)江陳會簽署海運等四項協議,台塑集團麥寮港納兩岸直航港口,總統馬英九兌現四月拜會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時的承諾,麥寮港去年進出口吞吐量達7000萬公噸已是台灣第二大港,預期直航後,台塑四寶一年約可省下新台幣25億元的轉運費用

配合台塑六輕及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需要,行政院在西元1993年7月7日核准台塑集團在雲林縣麥寮鄉設置麥寮工業專用港,在1997年動工,於2001年3月完成並正式營運。台塑集團已向交通部申請,將麥寮港由工業港「升級」為工商綜合港,作為兩岸直航的根據地,節省運輸成本。

台塑集團高達60%的產品都出口到大陸,麥寮港直航後可以節省下大筆的船運與內陸運輸費用。這次兩會簽署海運等四項協議後,預期直航後,台塑四寶一年約可省下25億元的轉運費用。

一旦麥寮工業港升格為工商綜合港,台塑集團也計劃擴大台塑海運船隊,除載運台塑企業旗下石化廠生產的產品,更可承攬園區外廠商的貨物,效益將擴大。

麥寮港的資料顯示港域面積高達476公頃,與台中港487公頃相當,比基隆港的384公頃更為寬廣,航道於中潮位時水深達24公尺,可供26萬噸級的船舶進出,是台灣最深的港口。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派駐麥寮港的工業港管理小組統計資料,麥寮港去年進出口吞吐量高達7000萬公噸,幾乎是台中港及基隆港年貨物吞吐量4600萬公噸和2400萬公噸的總和,今年上半年達3605.8萬公噸,全年可望突破7800萬公噸。

麥寮港極具地理優越,腹地廣闊,有中轉港口優勢,麥寮港又與廈門港直線距離最近只有196公里。業界評估兩岸直航後,麥寮港將更具競爭力。971105

 

自由時報-高港排名直直落 兩岸直航可望止跌 【11/4 23:35】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146386&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中央社〕高雄港是一座天然深水港,曾享有全球貨櫃裝卸量第三的寶座,但近幾年排名直直落。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今天簽署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確立直航各項事宜,海運界及交通部評估,直航後高雄港排名可望止跌,但若想回到昔日榮景,不是短時間內可達成。

根據交通部統計,2000年時,高雄港貨量被韓國釜山港追過,喪失全球排名第三的寶座,之後一直下滑,一度連續六年維持在第六名,但陸續都被上海港、深圳港迎頭趕上,2007年再掉到第八,當年上海港世界排名已爬升第二,交通部研判2008年高雄港可能退出全球前十名。

中華民國海運研究協會秘書長楊仲 (上竹下池)指出,十幾年前中國大陸的港口條件都不理想,高雄港則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天然深水良港,不過,中國大陸隨著經濟發展,也全力建設港口,如今包括上海港、深圳港的貨量早已超越高雄港,廈門港、寧波港也緊追在後,加上台灣產業外移,進出口貨減少,國際航商當然會選擇貨量多的港口彎靠,貨源減少,高雄港的排名也就跟著下滑。

交通部說,近幾年高雄港也實施多次調降規費吸引航商,貨櫃營運量也有一些成長,但幅度不大,且都是個位數,而中國大陸好多港口近幾年的成長率則是兩位數字。

雖然十一年前開始運作的境外航運中心也為高雄港帶來一些貨量,但因限制境外航運中心貨物不得通關及入境,只能載運轉口貨,2005年開始,因廈門完成八個深水碼頭及十四個可停萬噸級的大型貨櫃碼頭後,高雄港境外航運中心的需求性跟著下降,原本有些高雄轉運的貨物,現在都直接從廈門港轉運,境外運中心至今已連續三年貨量衰退。

海運業者雖樂見兩岸直航實現,但能為高雄港增加多少貨量,中華民國輪船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王龍雄表示,要視中國大陸開放多少港口而定,但直航絕對會有加分效果;楊仲 (上竹下池)認為,可以樂觀期待,但不是一蹴可幾。交通部則認為,高雄港要回復以往榮景不容易,但至少希望做到排名止跌。

   直航百花齊放 「一日生活圈」起飛
 

 

兩岸江陳會,天天直航與截彎取直拍板,熱愛繞著地球跑的旅遊達人Richard看著螢幕說:「正港的兩岸新高鐵啟動了!」雙向增飛到一○八班後,就像高鐵一樣「天天自由選」,兩岸十三家航空任你挑,對赴大陸旅遊的觀光客更是一大利多,有業者預估,團費可省下三千元。

兩岸空中走廊在封鎖了六十年後,今年七月四日起進入周末包機階段,猶如打通共同生活圈的任督二脈,進一步到天天直航,且對岸更從五個航點增至廿一個,每周雙邊航班從從卅六班增為一○八班,交通部高層直言:「最快在十一月底,就進入百花齊放。」

兩岸共同生活圈的百花齊放,將不只在展現在海空運市場上,延伸的範圍將觸及兩岸的貿易、醫療、文化、求學、旅遊與就業,航空業者說:「我們只是橋梁,讓旅客來選擇怎麼利用這座跨海大橋。」

對更多觀光客而言,直航代表到大陸旅遊更省時、省錢、選擇性更多。以上海飛桃園而言,約可省下一小時,航空公司也可省下四到五成燃油成本,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預估,未來陸客到台灣旅遊的團體機票票價約可降兩到三成,團費因此有降價空間。以上海到台灣環島八日遊為例,目前行情為一萬到一萬一千元,未來預估九千到一萬元就可成行。至於台灣赴大陸旅遊團費,業者初估應可省下三千元,但主要還是取決於機票票價降幅。

兩岸空運截彎取直後,全面大三通似指日可待。在上海交大攻讀EMBA課程的王泓健,他指很多「台灣留學生」就等這一刻,自己個月要到上海好幾趟,尤其趕論文時常常得跟上海交大的老師討論,但又無法拋下台灣公司,常常得當天或隔天來回,周末包機卻不夠頻繁,他篤定地說:「機票再降一點,以後很多一日留學生可在空中開同學會!」

台灣的電視已拚命放送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廣告,家住彰化田尾的花農陳先生狐疑著說:水果農產品銷得更快、但不知是大陸貨更快過來、還是我們更快過去?」他擔心大三通後還是有競爭風險,但這廣告不像過去隨便喊喊,這次連白紙黑字都寫好了,就算有競爭也沒在怕。

交通部長毛治國說,不該只是從交通運輸的角度看天天直航,應該從更長遠的眼光還看這件事的意涵,當兩岸直航正常化後,讓台灣位居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位置「再活過來」,「到時對這塊島上所有人的生活,將不只是百花齊放而已。」

海運更近 年省20億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8.11.05 03:12 am
 

「真的是不得了的好!」江陳會後不但拉近了兩岸的天空,同時也讓海上的距離變近了,預估直航將可為海運界帶來上千億的商機;雖然現階段受惠的我方權宜輪僅十六艘,中華民國輪船公會秘書長許洪烈難掩欣喜地說,「沒關係,一步步來!」

對岸一口氣開放四十八個海港與十五個河港,台灣則開放十一個港口,同時享有相互免徵營業稅及所得稅等。交通部評估,一趟航程約可節省六到九個小時,預估可降低一成五到三成的成本,未來民生物資的成本也可望隨之降低。

許洪烈說,當初公會的建議函中希望對岸開放所有的港口,雖然並沒有完全按照公會期待,但對於對岸開放港口的數量,「已經很值得嘉許了!」也踏出兩岸海運從不正常到正常化的第一步。

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在江陳會前積極投入海運協商,對於昨天江陳會的成果,盧峰海說,過去海運船行駛兩岸,必須彎靠第三地,增加至少三百浬路程。他說,除了多了油料支出,每航次還需付兩萬美元給第三地停靠的石垣島,以目前國內航商一年彎靠第三地約三千趟次計算,直航將可省下六千萬美元,將近新台幣廿億成本。

兩岸海運直航後,也讓航運公司有了全新的兩岸與全球布局。盧峰海說,目前長榮海運在大陸有卅點,陽明則有廿個,未來陽明的大陸擴點數將可望倍增,同時也會積極與亞洲及歐美的船運公司合作。

 

空運業角力 上海最夯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賴錦宏/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2008.11.05 03:12 am
 

二次江陳會,大陸雖然再釋出十六個新航點,讓大陸航點爆增為廿一點,但最搶手的仍是上海,而上海的「配額」也將從現階段每周九班增為廿班,比原來增加一倍,但國內五家業者仍然搶破頭,華航、長榮與復興都表態,希望爭取能天天飛上海,並私下對民航局的兩岸航權分配辦法展開角力。

此外、深圳、杭州也是各個業者極力爭取的航點,華航表態如果可天天飛上海,也樂意在南京增班、甚至加飛重慶,華航高層指出,過去班次少時,五家業者可以用平均分配方式,但現在航班這麼多,每家業者成本與機隊規模不一,就該以此當配額依據,復興航空總經理田地則指出,他們也堅持要每天飛上海,如果交通部分配方式不公平,復興將帶頭放砲。

民航局長李龍文強調,未來航權分配辦法仍在規畫,但會加入「瘦肉綁肥肉」方式考量,包括配合政策飛屏東、恆春等偏遠地區的航空公司,可能分配多一些兩岸熱門航點,但現在都未定案。

此外,華航將在廣州設置大中華地區的「客服中心」,長榮則擴大廈門的票務訂位中心功能,兩家航空公司也將爭奪因通郵帶來兩岸郵品空運市場。

另一方面,大陸各地方航空公司將向中共民航總局爭取航點,預計大陸直航台灣的航空公司將增加。包括深圳航空、四川航空、山東航空、浙江航空都在爭取之列。

據了解,大陸幾家地方航空公司表面上都強調,服從民航總局的調配,但私下都「鴨子划水」。中共民航總局將在近期召開專案會議,重新部署新的兩岸航線。

 

運輸時間大減 蔬果活魚搶鮮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11.05 03:12 am
 

兩岸直航後,大陸開放港口大增,農委會評估未來我國農產品輸往大陸運輸時間縮短、成本降低,競爭力大增。尤其搶時效的生鮮蔬果、活魚更是開創全新契機。農委會表示,將積極布局大陸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行銷通路。

依兩會所簽協議,海運未來台灣開放基隆、高雄、台中、花蓮、麥寮、布袋,以及五個小三通港口,各地農產品可就近輸出保持鮮度。大陸開放六十三個港口及港區,遍布大陸沿海各省,尤其大陸已同意台灣農產品免通關,農產品一運進大陸各港口後可快速銷往內陸市場。

官員表示,以台灣到上海為例,未來運輸時間從過去的八天減到四天,估計成本最多可降三成,不但可保鮮度,且因運輸所造成的毀損從一成五降到百分之五,競爭力大增。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說,未來活魚市場輸大陸更加有利。最近挪威在大陸打鮭魚生魚片市場,日本也在大陸賣鮪魚的生魚片。以前台灣的鮪魚多銷日本,價格受限很多。他認為以後鮪魚可銷大陸,對業者更好。

農委會表示,目前出口到大陸主要為柳橙、蓮霧、蜜棗、芒果及楊桃。未來花卉、蔬菜也可利用海運方式進入上海等市場,甚至轉運延伸到俄羅斯;空運方面,生鮮水果、加工農產品,將可深入重慶、武漢、大連、瀋陽等華中及東北市場。

農漁民: 大陸產品不要來

【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江陳會」敲定兩岸海空運直航,多數農漁會、農漁民認為這對台灣農漁產品運銷大陸是一大利多,但希望大陸也跟日本一樣,要重視貿易的「誠信」;並應堅持馬總統的承諾,「只有台灣的農產品銷去大陸,大陸的農產品不能來」。

高雄縣大樹鄉果樹產銷第五班班長謝明景說,馬總統的說法是對的,因台灣農產品產量有限,銷往大陸,不會影響大陸農民生計;反之若大陸農產品登台,台灣農民「穩死」。

台南縣玉井鄉農會祕書張平山說,現小三通從布袋港到金門再轉廈門,運費貴;從高雄直通廈門,可節省運輸成本,下午裝櫃,隔天就到大陸,和到台北的時間一樣。

屏東縣枋山地區農會總幹事楊春輝說,台灣產熱帶水果,運銷「時間」最重要,大陸市場一旦解決通路及儲運問題,將是大利多。

  客運包機增3倍 華航長榮賺定了

  • 2008-11-05
  • 工商時報
  • 【張佩芬、呂俊儀/台北報導】

     兩岸客運包機航班從目前每週36班增為108班,呈3倍數增長,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魏幸雄指出,因為航路截彎取直,可以節省約兩成支出,目前華航與子公司華信航空每月在兩岸週末包機約有150萬美元的獲利增班後獲利應可達500萬美元上下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則表示長榮獲利數估計與華航相當。

     預定12月中實現的平日客運包機,每週108班中我方擁有54班,如果採取均分方式,五家航空公司各有10.8班,交通部民航副局長林信得表示,將會根據航空公司機對規模、飛安紀錄、維修能力與管理服務品質等來分配航班。

     魏幸雄粗估,航班變為三倍,加上航路變直,北飛航線可減少40%的飛行時間,以目前油價占飛行成本近5成計算,總成本約可減少20%﹔華航內部則估算,一架747-400客機飛上海或北京,因為截彎取直節省約1小時航程,該型機每小時耗油約3,000到3,200加崙,以這個月航空燃油每加崙2.4美元計,單趟可以省下約7,500美元,來回就省下1.5萬美元,折算新台幣約49.5萬元。

     不過省下的費用需要在票價上做些反應,魏幸雄表示一定可以修正現行的票價,林寶水也表示有反映的空間,不過兩人都強調,票價與成本是兩回事,直航票也沒有理由低於中轉票。

擴大直航台灣航空業就好?外資看法兩極

時報記者游瓊華台北報導】

江陳會簽定協議,確定將擴大包機,本波兩岸直航利多題材最具代表的華航(2610)與長榮航(2618),昨天雙雙打入跌停,今日股價依舊疲弱,長榮航下跌超過半根跌停,以7.53元作收,華航收在7.20元,下跌0.14元。

摩根大通證券摩根大通亞太區證券研究部運輸業主管方華婷(Corrine Png)表示,除非明年兩岸即落實政策,開放天天直航包機,否則景氣不佳,旅客搭機需求大幅衰退,明年華航、長榮航仍難扭轉虧損狀態,但長期來看,直航依舊將為台灣航空業帶來利多,點名偏好華航優於長榮航

摩根大通認為,華航因其握有華信航空高達94%股權,將成直航最大受惠者,重申華航「中立」評等,目標價7.89元,長榮航卻面臨財務風險過高疑慮,維持「減碼」評等,目標價8.40元。

大和總研認為,比較兩岸航空業,台灣航空業為最大贏家,將有助於華航、長榮航擴大市佔率,短線可能激勵股價走揚,明顯受惠。

不過,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則抱持相反態度,認為擴大直航僅能為華航、長榮航帶來短線利多,長線來看,兩家公司皆虧損過多,未來甚至都可能有籌資風險,加上直航恐侵蝕原有的香港航線,仍喊賣華航、長榮航,目標價分別為8.8元及9.5元。

截彎取直 年省262億

台北20小時到上海 科技產業受惠多

2008年11月05日蘋果日報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江陳會正式簽署海運直航協議,航運業者預估,台北至上海航線20小時內即可抵達,較目前的彎靠石垣島節省14至29小時,截彎取直後,一年可省下近20億元油料成本,再加彎靠石垣島的簽證費用12億元,同時兩岸相互免徵營業稅與所得稅,一年再省30億元,而靠海運運輸的面板等科技業,全年約可省下200億元運費,總計海運直航後,航商與科技業可節省約262億元成本,競爭力大增。

航運業者看好優勢
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昨興奮的說:「直航後,不但海運業者可有效節省成本,增加競爭力,長遠來看將為台灣經貿市場帶來正面助益,未來商機無窮。」他並強調,在全球金融海嘯與景氣衰退陰影下,三通直航將提供兩岸一枝獨秀的好機會。
盧峰海表示,海運直航協議完成了大三通的構想,雙方簽署的海運協議,包括經營資格、直航港口、稅收互免及互設機構等14項內容。其中兩岸直航、稅收互免等,都可大幅節省運輸時間、降低成本;而權宜輪航行、互設辦事處及營業性機構等,則有助於企業在國際間競爭力,有效開拓業務。
盧峰海樂觀看待未來效益,他說本次直航港口大增,台灣增至11個、中國增至63個,「未來兩岸航運除可在航線、物流經營合作外,也可進一步在港口碼頭業務與投資合作。」正利航運董事長周家獻則分析,每年亞洲和歐洲地區所需的各項物品,從中國沿海港口輸出的比重超過50%,印證取得兩岸海運經營優勢的重要性。

成本下降增競爭力
同時直航後,以面板廠為首的科技廠受惠程度也相當驚人。業界估計,兩岸直航後,運費應可降低2至3成,若是加計交通、休假等隱性成本,節省幅度更可達近50%,以此推估整體科技產業,一年可省下200億元費用。
面板廠人員指出,兩岸未直航前須中轉第三地,除運費外,航運時程拉長所造成的資金積壓削減競爭力,直航後將可減少轉口時間,不僅競爭力提升,成本也大幅下降,估計每家每年可省3至10億元。

電子新貴 也趕失業潮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鄒秀明、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8.11.04 05:58 am
 

 
經濟持續不景氣,就業市場急速萎縮,據最新調查估計,年底前,恐有10萬家廠商要裁員。
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不景氣來得又急又猛,以往因高員工分紅而讓不少人眼紅的科技新貴,竟然也將是這波失業潮下的受害者。

這波景氣降溫,絕大多數科技股不僅股價腰斬,更壞的是一些員工可能連工作也不保。面板廠彩晶位於高雄的模組廠,上周六(11月1日)正式吹起熄燈號,生產線移往南京;彩晶這波資遣了700名員工,是目前科技業首傳的大規模關廠行動。

奇美電子80位高階主管,上個月起減薪一成;華映也嚴格管控人事成本,不僅減少加班時數,鼓勵員工年底前把特休假休完,人事以遇缺以不補為原則,優先安排既有人力轉調。

半導體業中的DRAM次產業,前三季賠得一敗塗地,平均下來,龍頭的力晶、茂德、華亞科、南科等四大廠,幾乎每天一開張,就要燒掉一億多元新台幣。

DRAM廠雖然虧損驚人,目前僅減產而無關廠動作。不過,生產線上的員工並未因此就在工廠裡吃閒飯,而是回家吃自己。不少作業員現在都已是每周無薪休假三日到四日。換算起來,每月所得足足少了一半。

電子一哥鴻海一度傳出年底將裁員一至一成五,雖然公司嚴正否認,但目前仍實施每年5%的人力汰換。過去鴻海對新進員工大方送,保證年薪達14個月,現在硬是少了2個月,全部降到12個月。

曾傳出裁員一成的聯電,同樣也表示,沒有要裁員,只有鼓勵資深員工提前辦理優退,但因集團內部傳言不斷,已引起園區不少同業人心惶惶。

某大廠測試工程師私下抱怨,現在不僅常被「勸說」休假,人力部門更刻意翻出半年前的工作瑕疵清單,績效獎金更被七折八扣,但由於環境不景氣,只好先行忍受。

另一位代工廠高階主管則說,從前開會檢討罵人時,有些工程師還會回嘴,但是現在景氣很差,大家都知道外面工作不好找,工程師即使開會被檢討,也「乖得跟小貓一樣。」

裁員風也延燒到國內網路業,台灣Yahoo!奇摩雖然坐穩國內電子商務龍頭寶座,但Yahoo!第三季獲利銳減六成,執行長楊致一聲令下宣布成本精簡計畫,全球將裁撤1500名員工,台灣分公司也受到波及,坦承年底前將針對台灣情況進行人力調整;網路家庭與eBay合資的拍賣網站「露天市集」,不久前也裁撤近20名行銷、產品規劃人員,占露天市集員工數的三成之多。

不過,也有科技業者逆勢拓展版圖,友達、仁寶都宣示將持續招募吸收研發人才,友達不僅宣示不裁員、不減薪,更希望五年內延攬250位以上中高階經理人,仁寶則有意在台灣招募300名研發人員。

   觀察站》為兩岸面板合作試溫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特稿】
2008.11.05 03:12 pm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指名參訪友達光電,業界傳出,有兩個重要目的,一是為了重點扶植的大陸面板產業向台灣「取經」,二是為了開啟兩岸在面板產業更進一步的合作,由後段模組向中段製程解禁之訪。

因陳雲林參訪友達光電,陳雲林概念股加惠面板股,帶動今日面板股強勢彈升,友達開平走高,一度大漲逾5%,拉升奇美電、華映、彩晶同步揚升2%-4%。

陳雲林點名參訪友達光電,主要是友達成立短短12年即坐上全球前三大面板廠,而大陸近年積極發展面板產業,但是不論上廣電、京東方、龍騰光電,目前都集中6代以下的5代線,遲遲無法向前推進,與台灣面板業向8.5代、10代以線以上,明顯落後超過兩個世代以上,即使由大陸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信息產業部正式出面主導與推動,亦無法改變大陸面板廠到目前為止,仍無法進展到次世代面板結果,主要原因是就是卡在技術,而技術的源頭就是研發能力。

因此,外傳陳雲林來台此行主要目的之一,即要打開兩岸面板業的合作之旅,由後段模組向前推進到中段製程。目前我國在科技業的高階製程上設限不得登陸,包括0.18微米以下的晶圓代工、IC封測、IC設計及面板中段以上的製程,都不得前進大陸。而馬政府上台以來,首次將台灣企業投資上限由40%放寬到60%,並認為未來其他是朝開放的政策方向進前。

業界傳出,友達已與大陸龍騰光電合作,由後段模組試著朝著中段製程的切割、裂片、液晶灌注製程邁進,即向Cell端前進,加上友達併購展茂與彩色濾光片(CF),與龍騰合作,可為其CF找到產能出口,而龍騰可為友達做後段代工,甚至中段製程,只要政策開放,而台灣與大陸面板廠合作空間將加速前進。

 

兩岸經濟整合,政府準備好了嗎?  

作家:銀髮頑童

瀏覽146|回應4|推薦5
2008/11/05 19:14:26

江陳台北會談已正式簽署空運、海運、郵件三項協議,四十天後生效,兩岸三通初步實現。目前媒體僅強調兩岸一日生活圈的形成,民進黨則聚焦在政治對抗,完全忽略了三通及經濟整合對台灣產業發展、經濟競爭力及就業機會與工資水準的影響。這是經濟戰略問題,我們必須問:政府準備好了嗎?

三通對台灣的影響,可以從四個層面解讀:

 

一、總體競爭力: 據國科會科資中心研究,兩岸三通後,台灣物料經由海運運送上海、廈門、香港後,再經陸運接駁,平均運輸成本可降低六成,運送時間可由六天減為兩天,有助台灣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兩岸擴大連結後,台灣企業可更有效利用中國經濟優勢條件,擴大經營規模,打造品牌,成為世界級企業。台灣也有機會成為全球企業的區域營運總部,推動經濟升級。

另一方面,大陸商品價格原本就比台灣低,運輸成本降低後,進口比較利益更為提高,固然有助於國內物價水準的降低,造福消費者,但一些競爭力不足的產業將加速淘汰,可能出現另一波倒閉及失業潮。

 

高雄港也將面臨劇變,國際航商會將高雄港視為上海的「支線」,或是東亞海運幹線的貨櫃樞紐,答案很快會揭曉.。目前看來,除非政府採取有效對策,否則以前者可能性較大。

 

二、產業發展:三通將深化兩岸產業分工,勞力密集傳統產業、初級石化與資訊業、電腦週邊產業、紡織品、農漁產品等都將面臨嚴酷競爭的壓力。  但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台灣發展自由貿易港,進口大陸半成品加工後,以台灣品牌出口,賺取更高利潤。  

 

三、工作機會與工資水準:三通將造成就業市場重大衝擊,兩岸經濟整合後,部份產業將加速淘汰,許多勞工將失去工作機會,他們未必有足夠能力進入新興產業。兩岸工資水準也會因整合而拉近,換言之,未來幾年,台灣勞動 薪資可能降低,勞工更苦的日子要來了

四、人員移動:三通將使兩岸人員的移動更便捷,成本更低廉,陸客來台觀光可望大幅增加,造福台灣觀光旅遊業。不過,三通對兩岸人員移動的影響,絕不如此單純,兩岸經濟動能存在明顯落差,除非政府採取積極作為,未來很可能是工作人口移往大陸休閒人口移往台灣,台灣會不會成為中國的宜蘭?並非危言聳聽。  

「江陳會」已確定明年將舉行第三次會談,就兩岸金融合作、經濟關係正常化及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框架進行協商。兩岸經濟將加速進行整合,對台灣而言,可以如民進黨的思考,其中充滿危機與風險,也可以如國民黨所宣示,是台灣大利多。危機乎?機會乎?其實要看我們如何因應。

首先,政府要以大魄力帶動經濟成長動能,台灣經濟將同時面臨兩個風暴:與大陸經濟整合帶動經濟轉型及全球金融海嘯帶來的景氣衰退,挑戰極為艱鉅。這幾天,日韓相繼公佈提升景氣追加方案,日本追加相當九兆台幣、韓國追加二千八百億刺激景氣。在台灣經濟大轉型當下,政府如能提出類似當年李國鼎推動科技產業時的導引政策,以台灣企業的企圖心與打拼精神,一定可以創造出一片天,實現以知識密集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新面貌。

 部份產業加速淘汰後引發失業潮的問題,政府亦宜及早規劃因應。未來幾年大型企業可望加速成長,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處境更為艱困,貧富差距也會擴大,政府也需要全盤規劃因應。

馬政府成立半年來,積極推動兩岸和解與開放,方向固然正確,也是為所當為,但馬政府似乎認為方向對了,事情就對了。事實上,任何公共政策的成效都有兩面性,好的公共政策,一定要搭配好的導引政策,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全球經濟正陷入衰退風暴,馬政府此時推動兩岸三通及經濟整合,固然是歷史的趨勢,長期而言,對台灣經濟應該是利多於弊,機會大於威脅,但如果因應不當,人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政府要面對的就不僅只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更是棘手,台灣的統獨爭議將愈燃愈烈。

 http://blog.udn.com/rong3827/235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