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

 
這部電影是我在HBO看到的 是我要準備從高雄回到新竹時 穿襪子時隨便播電視時 撥到的
已經演一半了 但是劇情和亞當山德勒的演技可以說是一開始就吸引我的目光   真的很好看
這部劇情大概的介紹
 
911恐怖攻擊中,查理(亞當山德勒)失去了他的摯愛與三個女兒
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   查理採取的方法很簡單:
失億 偽裝 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假裝自己沒有結婚過 沒有小孩
沒有失去生命中的摯愛 也就沒有所謂的痛苦……
如今的查理  沒有固定工作  也不跟他人來往  住處已有四年沒有外人造訪過 
堆滿了五千多張黑膠唱片   天天戴上厚重耳機用來防衛自己的內心世界 
嚴密拒絕任何人的善意入侵   甚至強迫自己忘記所有過去溫馨記憶  
以免再次觸痛心中仍不停淌血的疤痕…..
  不幸的是  這樣的「偽裝」 看在查理岳父岳母的眼裡
卻認為查理刻意的忘記過去  因此難以諒解他  他們不知道 「偽裝」
只是一種生物性的自我防衛機轉   生物偽裝成與環境同樣顏色
以躲避天敵攻擊  查理則是偽裝成另一個人  一個不叫查理的查理
在那個不是查理的世界裡  查理原本可以無窮遁入假想的虛空裡  讓電玩遊戲   黑膠唱片與鼓聲
抵抗生命中一切的一切   偶遇大學室友艾倫  卻讓這兩個老友往後的人生  起了奇妙的化學變化
 
在這電影當中有太多令人為之心碎的對白和談話   亞當山德勒洗鍊不浮華的演技 真的讓我驚豔
原來他也可以不搞笑來訴說一些心靈方面的事  不可否認 我看這部電影 一共哭了兩次
好爽!! 好久沒有電影能讓我哭得那麼爽了  越是平淡無奇的對話 越是激發心中的漣漪
男主角哭不出聲的傷懷 隱而不發壓抑的情緒  感覺好像都神靈活現在我心中產生了共鳴……
 
 

色‧戒 ,觀影心得

這是網友的評析 剛好和我的論點對照
不過如果是電影 其實這位網友的想法和我是有些契合的
不知道 反正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好多面的  看妳怎麼想
 
[m 作者  nonreasonism (文若)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 色‧戒  ,觀影心得
 時間  Thu Oct 11 05:39:12 2007
───────────────────────────────────────
 色‧戒 lust caution
 今晚趁著大批人去看國慶煙火,我也偷閒、趁著人少去看了一下色戒
 有幾個地方,李安處理的很隱諱,我也不能說我的理解是不是完全正確
 但是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
 
 首先是官太太們看似愉快的聊天
 有些地方爭風吃醋、針鋒相對,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看得出來
 其中易太太對麥太太尤其酸的夠味
 其實易太太應該也早就察覺到麥太太跟易先生的曖昧關係
 但是易太太沒有明說,我認為這是作為一個官夫人「爭一眼閉一眼」的功夫
 這一點可以從戲末看出來
「有些人連夜來收走了麥太太的一些東西brah brah…」易太太
「什麼都說不知道,下去打牌…」易先生
 易先生那個要哭出來的表情應該有讓易太太嚇到
 我相信易太太接著下去打牌的時候,應該還是一副官夫人的樣子,不會讓人看出把柄
 我想這就是正統官夫人對男人偷腥、工作,「漠然以對、不過問」的一種真實寫照
 反正易太太只要一直可以當易太太
 那麼易先生要怎麼搞,易太太頂多是說說嘴,不至於跟易先生鬧翻
——-分隔線———
 第二個隱諱的地方是王佳芝與鄺裕民的「愛」
 鄺裕民剛出現的那一幕應該擄獲了不少少女的心
 我猜想當時王佳芝也喜歡上鄺裕民
 這可以從他們在公車上面兩個人的互動看出來
 鄺裕民只有一句「謝謝妳」就讓王佳芝開心的笑的
 但是什麼時候讓王佳芝感到受傷,最後不愛鄺裕民(變成愛上易先生)呢
 我想關鍵點是幫王佳芝破處的選擇:
「為什麼是梁潤生?」王佳芝
「因為他有經驗」配角
「跟妓女嗎!?」王佳芝
 第一個是,王佳芝居然得為了殺敵的工作犧牲自己的貞操
 第二個是,鄺裕民居然不能挺身而出接下這個艱鉅的任務
 第三個是,幫自己破處的人,其理由居然是因為他有嫖過妓女,那她豈不也是妓女?
 多年後,鄺裕民強吻王佳芝的時候
 王佳芝恨恨的說:「三年前你有機會為什麼妳不把握!?」
 這句話說的恐怕真的就是是「恨」了。
 而這個「恨」,也是鄺裕民從第一男主角變成「第一男配角」的主要原因
 因為女主角當然要愛第一男主角
 而鄺裕民不爭氣,搞得女主角不愛他,最後還愛上了易先生
 因此鄺裕民也只好以男配角的身份死去
 
——-分隔線———
 
 第三個隱諱的地方是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愛」
 張愛玲說「女人是通過陰道通到她的心裡」
 我想這句話與其說是「性」對於女人的影響力
 不如說是「男人的佔有欲」對於女人的影響力
 王佳芝跟梁潤生的性愛與其說是情慾戲,不如說是黑色喜劇,是摻雜著悲哀的
 對於王佳芝來說更可說是一種動物性的交配動作
 但是王佳芝在三年後跟易先生的第一場性愛,我認為是讓王佳芝震撼的一次經驗
 因為王佳芝或許透過那次性愛感受到易先生的「佔有欲」、「支配欲」
 那是一種男人對於女人的渴望
 是強烈的
 是激情的
 是渴求的
 是「等待了三年的熱情」
 而後的幾次性愛,易先生除了表現出來強烈的佔有欲與支配欲
 更重要的是:易先生因為與王佳芝性愛而表現出來的「滿足」
 就是因為這種真實的「需要」與「存在感」,讓王佳芝愛上了易先生
 甚而演變到最後
 王佳芝會對易先生是否有其他的情婦感到吃醋
 因為男人對女人的佔有欲,最終也會帶來女人對男人的佔有欲
「每一次結束的時候我都希望你們衝進來往易先生頭上開一槍」
「腦漿噴到我臉上、枕頭上」
「他不只往我身子裡鑽,還往我心裡鑽」
 王佳芝上面的這段話其實也說明了王佳芝慢慢不自禁愛上易先生
 而且對此感到恐懼(畢竟他是有任務在身的)
 
——-分隔線———
 
 第四個隱諱的地方是王佳芝「愛的試探」
 易先生讓王佳芝拿一封信去某個地方,結果信裡面是一張名片
 王佳芝跟那些搞情報的想了一堆可能被發現等等的推理
 結果王佳芝見到那個外國先生,外國先生居然拿出了鑽石
 王佳芝這時候心裡應該有一種誤解了易先生的羞愧感
 而在這個時候,王佳芝身為一個女人,想起了當初牌桌上提到的「鴿子蛋」
 這個「鴿子蛋」是易先生不願意送給易太太的東西
 於是王佳芝作為一個女人,決定選擇這個六克拉的鴿子蛋
 他希望能證明自己比易太太更受到易先生的重視
 這是女人特有的「比較」的心態
 也就是說,
 女人其實不一定要過得很好,但是就是要「比某個她有疙瘩的女人好」,那樣就好
 於是這個「女人特有的圈套」已經設下了,王佳芝就等著易先生來接受「試探」
 最後的結果當然如我們所見:易先生用一種很大方的態度接受王佳芝的選擇
「我不在乎鑽石,我只想看妳戴著她」
 就是在這一刻,易先生通過了王佳芝的「考驗」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刻,王佳芝害怕了,
 因為她私心想要知道自己在易先生心中的地位,而她也如願了,
 但是她對於發現「易先生愛她,她也愛易先生」這樣的結果害怕
 於是,王佳芝拔下鑽戒的動作其實也表現了王佳芝的「恐懼」
 因為王佳芝此刻真的愛上了易先生,然而接下來易先生就要因為她的安排被殺
「我可不敢帶著這樣貴重的東西走在街上」王佳芝其實是害怕面對自己的心
「不要拔下來,有我陪著妳」易先生的這一句話讓王佳芝的心防崩潰了
 王佳芝終於完全相信眼前的男人真的愛自己
 這個男人願意"一直陪著自己"
 於是她開始猶豫..
「快走..快走..快走…..」王佳芝含淚背叛了她的同志…
 
 
——-分隔線———
 
 第五個隱諱的地方是「背判」
 我不確定我的想法是否正確,畢竟這有一點違背愛國中心思想
 但是我強烈的認為
 王佳芝最後背叛了他的大學同學、供出了他們
 當時王佳芝支開了易先生之後,一個人坐上了帥哥人力車
 然後在人潮中,她拔下了那個自殺用的毒藥
 就在這個模們特,當然大家都會想:「唉!她要死了」
 然而結果卻是:所有人都被抓了,最後在礦場槍決
 當時鄺裕民還用一種詭異的眼神看著王佳芝
 這時候就不禁要問了:「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王佳芝還活著??」
 合理的判斷有兩種,
 一種可能是是:易先生的爪牙早就知道了(電影中也有提到)
 但另種可能是:王佳芝選擇把所有人都拉下來一起死,因為他不想易先生死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的話
 那麼我們真的要說:愛情真的是太偉大了!
 因為王佳芝選擇把那些她合作了那麼久的人都一起帶走。
 而王佳芝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我覺得跟我所要提的最後一點有關
 那就是「那些大學生們的幼稚與自私」
——-分隔線———
 第五個電影要表現的地方是「付出」
 從頭到尾。王佳芝可以說是做了很大的犧牲。
 這一切犧牲的源頭應該是王佳芝對王力宏的愛。
 可惜的是鄺裕民愛國思想太純正,不敢跟王佳芝做愛。
 於是
 王佳芝接近危險的特務頭子
 王佳芝為了扮演麥太太角色犧牲她的貞操,而且還是跟一個「跟妓女有經驗的人」做
 王佳芝一直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王佳芝當易先生情婦
 王佳芝不管麼樣都一定要經歷殺害易先生的整個過程
 總之王佳芝就是要不斷付出
 但是這些大學生跟庹宗華呢?
 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要殺的時候也不殺,也不知道在等什麼。
「每一次結束的時候我都等著你們衝進來往他(易先生)頭上開一槍…」
 王佳芝的這一句話其實就表示了她等待的不耐煩,以及害怕陷入愛情的恐懼感。
 而且更重要的是,鄺裕民明明喜歡王佳芝,可是卻把王佳芝的第一次給另一個男人
 從王佳芝的角度想:這個男人(鄺裕民)連表達自己愛意的勇氣都沒有
 畢竟鄺裕民是一個嚴肅的愛國份子
 要一個這樣的人拋開他的純正思想,擁抱一個同志,這是需要勇氣與決心的
 可惜的是,鄺裕民並沒有為王佳芝做出這一點點起碼的「付出」
 最後,更只是一昧地跟隨著老吳起舞,不斷地要王佳芝犧牲
 反觀易先生,他為王佳芝找房子、買鑽石、相信她
 這些付出對於王佳芝來說都是在其他男人身上所沒有辦法得到的
 王佳芝眼前這個小心翼翼的特務頭子,完完全全地相信自己,不斷為自己付出
 這樣的一個人,自己又怎麼忍心背叛他呢?
 此外,尤有甚者的是,
 王佳芝不斷犧牲自己,可是總覺得自己配合著的是一齣鬧劇:
 在三年前王佳芝被一個「有妓女經驗」的男人破處之後
 結果發現易先生要搬家了,任務也宣告失敗
 就在這個時候
 鄺裕民的同鄉來找他們勒索
 結局正如大家所見:所有的人瘋狂地砍殺這個人。
 這種瘋狂的舉動瘋狂的有點莫名其妙
 畢竟這個同鄉也只是一個小角色
 結果所有的人為了宣洩心中的挫折(易先生跑了、任務失敗)
 居然瘋狂的殺了這個人
 所有的人都表現出來一種無可求藥的幼稚
 對於王佳芝來說
 那一段時間的犧牲以及失去貞操的痛苦
 居然是用這種可悲的方式來結尾
 可以說是一種很大的諷刺
 也造成了王佳芝逃避這些同學整整三年的結果
 王佳芝願意為了國家、為了愛國思想犧牲自己的
 可惜的是她只看見了一次又一次的鬧劇與遁詞(官話)
 最後王佳芝選擇了愛
 我想與其說是「愛情」戰勝了「愛國思想」
 不如說「付出的人有福了」
 不斷付出的易先生可以站到最後,這畢竟已經無關愛國情操
 
——-分隔線———
 好長的心得…
 李安含淚說:「很多人看完了都說不出話來…(哽咽),這是正常的…。」
 我想說不出話來的原因是因為人們面對「強烈的愛」,一種莫名的感動
 而今天打那麼多的東西
 則是探討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愛」的形式
 以及我覺得最重要的「付出」
 對於女人
 男人要懂得付出
 而不是講一大堆大道理吧
 
少數幾篇批評的文章 寫的也很好 也拿來對照一下
 
 作者  ToughRole (我醜胖窮笨)                                     看板  movie
 標題  色,戒:優秀段落構成的過譽之作
 時間  Thu Oct 11 11:50:02 2007
───────────────────────────────────────
原文
如果我說,王佳芝的殉情不過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體現,易先生的悲傷不過是精神壓抑
之人數年一次的情感出線,你能徹底否認以上的可能性嗎?——不大可能,就像我無法否
定他們之間可能真的存有愛,一如上帝可能存在,你以為祂在,你希望祂在,然而在絕大
多數的情境,一切根本無關乎祂在不在、他愛不愛。
我無意主張王絕對是性經驗貧乏所以愛上玩家的傻蛋,或易絕對是心事重重最後栽了頭的
驢蛋,然而因為這個可能性——對我來說,這是很高的可能性——所以從頭到尾,我幾乎
都不帶情緒地觀賞《色,戒》這部電影,我承認它是部好電影,畢竟它確實強過近年大半
華語電影,但這不足以舒緩我在戲院裡的遠觀與冷靜。
其中很大的原因,來自愛國大學生們那場愚蠢的殺人遊戲。
樂觀點兒來說,那段戲印證了李安對青春與喜劇的掌握力──除了我在《色,戒:忠於自
己的那一刻》提到的青春印象以外,對王、鄺一行人生澀而笨拙的行動過程描寫,更是充
分掌握了荒唐劇的幽默與節奏感,特別是為了成功扮演情婦而進行性愛練習的那段戲,更
是令人莞爾而值得回味的片段。
問題,大學生扮富家夫婦?憑那輕功水上飄似的麥先生,還是學生演員水準的麥太太?唬
我都不一定成,還敢膽騙易先生?重點是易先生還真的被騙了,這種貨色竟然還成了情報
巨擘?難怪汪精衛會垮台,這叫做用人不淑。
於是,小說裡不過兩千字的片段回顧,被擴充成足以作為迷你影集的暗殺初體驗紀錄,張
愛玲俐落的簡約文字再怎麼有破綻,總算有留白之處可供轉圜,然而李安近乎鉅細靡遺的
描述,卻讓橋段本身的荒誕與愚蠢蓋過了原本想傳達的諷刺與殘酷,於是我一直笑、一直
笑,笑到原本被預設的沉重心情都跑了。
事實上,當字幕打出「四年前」三字時,我心裡有另外三字的回音:又、來、了。
早在《臥虎藏龍》,我就無法欣賞李安對現實/回憶的敘述方式,就像一個故事很多卻無
能闡述的老頭,李安的跳躍敘述從來就不比順敘法優秀,這點延續到《綠巨人浩克》與《
色,戒》都不曾改變,所以規矩而單純的《斷背山》才能顯得如此傑出,李安終究是李安
,他不是今敏、提姆波頓或克里斯多夫諾蘭。
不擅跳躍敘述的李安,在多角關係的敘述上,同樣是捉襟見肘──至少,在《臥虎藏龍》
以來,都是如此──敘述本身不差,然而組合起來就不怎麼通暢,像個白描能力突出卻沒
有組織天賦的演說家,精於描繪每一個小片段,卻無力呈現一個大故事。
《色,戒》不過萬餘字,因此影像化的作品要增要減、要深要淺,端看改編者的意圖與焦
點,編劇不只一個,無法得知誰著力得最深,然而可以想見的是,本片的編劇是貪婪的,
貪婪到想在不滿三小時的篇幅交代鄺與王、王與易、易與其妻的關係──這還沒有算鄺一
等人的蛻變、吳等小配角的額外描述,
如此,李安在技術細節上的考究與細膩,也反映在其敘述的步調與風格上,只是,在一道
道曖昧與角力中,除了三場勉強撐起王/易互動的床戲,其餘片段與其說對劇情主軸有意
義,不如說足以填滿李安/張愛玲迷對細節的堅持與感情,直接抽掉,也不至於弱化所謂
的主戲──少一個鄺,王/易之間的深淺,絲毫無差。
自然,王與易太太等人打牌的過程是精采的,重現二戰的上海風情是引人懷念的,然而所
謂的電影傑作仍得回歸故事整體的敘述,而非著眼於組件式的技術細節,個別片段的優越
不足以作為整體優越的論據,文物重現的準確度值得讚賞,卻不能凌駕於敘述本身,除非
你認為李安與麥克貝整體藝術水平上無高下之分。
再看本片顯而易見的暗諭,始於早先的舞台會聚,舞台延續到喬裝、喬裝延續到歌唱,那
戲如人生、詞表情深的主張,篇幅之大讓論者足以大作文章,卻又未大到足以將整齣劇整
個囊括,僅能與其他元素多方鼎立、各鳴其調,對照到不知見好就收的末段反高潮,一再
顯示出李安對大格局電影掌握度的不足。
──這方面,我傾向以《英倫情人》為師,相較之下,《色,戒》反映出的李安可說是細
膩有餘、格局不足。
所以,我能夠體會許多國外影評對《色,戒》的不耐──這絕對不是一句文化差異就可輕
易帶過的,而又有幾個台灣人願意承認《臥虎藏龍》的走紅大半來自異國風情?──雖然
在梁朝偉、湯唯以及戲份多卻重要性低的陳沖支撐下,我仍覺得本片頗為好看,畢竟分開
來看,其中確實有不少優秀的片段。
這當然是一部傑出的電影,只是沒有許多人口中的那麼完美無缺──差得遠了。
最後,我要對標題裡的「過譽」兩字提出解釋。
之前,我將本文的標題當成暱稱,結果許多朋友立刻在網路上問我為何不喜歡《色,戒》
,好像過譽兩字代表了某種全面的否定似的──這真是天大的誤會,我純粹覺得許多對李
安的評價難免沾上了民/國族主義或神化的色彩,以至於許多明顯的缺點都被容忍、忽略
或美化了,如此而已,而不代表我不欣賞李安。
──後來,我又看了一次《色,戒》,這真的是很痛苦的經驗,即使我很努力地去尋找我
沒看到的細節、沒感受到的情緒,冗長的感覺,還是蔓延了,不必要的對話、場景、橋段
多而滿溢,看來李安在情感語言上的壓抑,還真是一股腦兒地宣洩在繁瑣冗贅的鏡頭語言
上了,這算是另一種補償作用吧?
 
這篇文章報導就和我的想法十分相同  不過我文筆比她差太多了 呵呵 也同樣做個比對
 
李安的不安──《色│戒》的正解或誤讀?   ◎張瑞芬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11/today-article1.htm
抵抗了多天,在李安中秋夜的淚水和眾人的多篇評論之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去看了《色│
戒》。下班後疲憊的腳踩入璀璨如外星球的台中新光影城,心想管他什麼國際名導,如果
真的不好看,教我給他起立鼓掌,仍是門兒都沒有。不想看完之後,賺到一個無眠的夜晚
,心緒翻騰,直到天亮。李安這片子豈僅是好,簡直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好。我第一次明白
了他的眼淚,並且明白了他的話:「真希望張愛玲能出來說句公道話。」是只有她才懂得
,而且就是要她認輸,李安能沒有壓力嗎?這可不是步出電影院時,身旁藍白拖歐里桑的
閒話一句:「梁朝偉這擺,犧牲大咧」那麼簡單的事。
欲望的本質與殘酷的人世
台北首映會上出現的李安,清瘦的面容與飛白的兩鬢,說明了他拍此片以來所承受的巨大
身心煎熬。他多次說頗擔心台灣鄉親是否能接受並理解這部片子,直到獲威尼斯金獅獎的
肯定才稍稍放心。然而就我來看,全心投入的李安,也是為撤除自己的心防感到恐懼震撼
。《色│戒》其實說的不是「情欲」(媒體多少是媚俗搏版面),也無關「愛國」(馬英
骨髓裡的。這「非典型」間諜在角色扮演裡找到自我,並解放了自己的欲望,獵人與獵物
的身分因之隨時轉換,王佳芝內心對性欲是有期待的,而不是什麼悲壯成仁的「磅薄史詩
」,她完全就是張愛玲所說的「女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反上了人家的當」的類型,注定
難獲世俗理解。最後一念之仁放走了獵物,只落了個成敗是非皆不分明,連起初名目也模
糊了。
正如胡蘭成說的:「好的東西不是教人都安,而是要教人稍稍不安」。域外人(張系國)
就是較早不安的。張愛玲〈色,戒〉原作中,老易槍斃了王佳芝一夥後,心中想著兩人的
關係:「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
的人,死是他的鬼。」域外人就指出這一段簡直令人毛骨悚然,並認為整個故事是非不明
,簡直是歌頌漢奸。張愛玲當時就回敬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一文,調
侃道:「『毛骨悚然』正是這一段所企圖達到的效果,多謝指出,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張愛玲慣常以這樣離經叛道的眼光看世界,而這卻不是李安或一般觀眾所習慣的。
李安的不安,在票房爆滿後終於稍稍平息,而我的不安,在看了莊宜文〈詭麗的誤讀──
《色│戒》原著小說與改編電影〉(聯副2007.10.1)一文之後像藤蔓那樣悄悄漫上來。
李安電影之於張愛玲原作,真的是「離原著精神最遠」,和張愛玲原意「南轅北轍」嗎?
還是張小虹〈大開色戒--從李安到張愛玲〉(中國時報2007.9.28)所稱,是李安打開
了張愛玲的文字皺褶,將原作中的難言之處都道盡了呢?我的看法是近於後者的。
相濡以沫的狹仄時空
張愛玲輕巧一句「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算是一記不負責任的虛想,身負呈現事實
重擔的李安可累斃了。李安安排了原著中完全沒有的三場激情床戲,耗用寶貴膠捲和時間
,讓自己吃盡苦頭,也讓演員做盡犧牲,只為了詮釋這「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
係」,務求達到「毛骨悚然」的效果。片中激情場景令人毛骨悚然,而未起半點色心,引
發了觀眾內心巨大的衝擊,是極為關鍵,也極為成功的安排,而且分毫不得減。試想,前
一秒兩條軀體在床上猛烈廝纏,極盡變態扭曲,下一個鏡頭是院外鐵絲網、狼犬、荷槍警
衛氣氛肅殺,萬分警戒,此時若刪去激情鏡頭(即使只刪一分鐘),劇情張力即失去著落
,也無由從對比中顯現出來,狼犬頭何謂也?不知所云矣。
從影片一起首官太太的麻將桌上,就挑明了這是一場險惡的棋局與賭戲,老易有眼線,王
佳芝有眼線,甚至易太太也有眼線,人人在監視與被監視中,舉手投足,充滿了內心戲與
雙關語。王佳芝一步步設計老易進入彀中,也使自己一步步陷入死亡。那直見性命的床上
,是兩人唯一相濡以沫的狹仄時空。之前牌桌上易太太咕噥了一句「不肯買給我」,映襯
著後來王佳芝手上那隻滾圓大鑽戒,是紛亂擠壓的空間中老易所能給王佳芝的唯一了。他
不見得有什麼真心,牌桌上的露水姻緣也不只這樁,然而用金錢買來的俗物,卻得了女人
的真心,真是夠反諷的。詭異凝重與情欲挑逗交織,這篇張愛玲不起眼的故事在李安巧手
經營下,加入適當對白與情節補強,整個好看起來。王佳芝像〈第一爐香〉裡的葛薇龍,
試探著一步步往前走,卻被眼前這愚笨的大地給弄糊塗了,最終她仍是自願的,並且就毀
在自己的手中。南礦場行刑那幕,鏡頭拉升到懸崖俯視的高度,蒼茫夜色與無邊黑暗,猛
然攫住了這亂世中微如螻蟻的青春生命,令人悲愴震動,無以名狀,久久難以平息。
關於老易這個角色是不是有著胡蘭成的投影,倒不如這樣問,王佳芝難不成也有張愛玲的
成分?在收錄〈色,戒〉的《惘然記》序言中,張愛玲自承這故事是聽來的,「曾使我震
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了這麼些年……一點都不覺得三十年已經過去了」。五○年代中
期寫成,卻修修改改遲至1977年(當時已隱居洛杉磯)才發表,她不僅震動,相當遲疑,
且始終未曾忘記這篇小文,這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張愛玲對她不滿意的舊作通常是齜牙咧
嘴做鬼臉,倒抽一口冷氣,甚有不想再提起者,這篇怎麼看也不起眼的作品,何以讓她如
此念念難忘?
將已埋葬的真心再判一次死刑
楊澤多年前〈世故的少女〉一文中即指出,張愛玲透過〈色,戒〉這個故事道出了過去與
胡蘭成那段情感試煉與創傷,而欠缺父愛正是其中重要癥結。我認為李安完全是懂得這一
層的,不只是在「易默成」這個名字的設定上。他安排王佳芝有一個棄她不顧而遠在英國
的「不在場」父親(這在原作中可沒有),這修長的婀娜麗人站起來必須高出易先生半個
頭(簡直側寫張胡二人昔日互動真實情景),最後王佳芝為愛殞命,老易也不是真的傷悲
,或許還多一些顧盼自憐,這一切都近似張愛玲與胡蘭成的翻版。
李安在《一山越過一山高──李安、色戒、斷背山》中指稱,色即「色相」,也是野心與
情感。飾演王佳芝的湯唯膚如凝脂,鼻若懸膽,斂眼低眉,眼角含春,用張愛玲的話來說
,那臉龐酥油滴滴,看起來像是可以吃的,更不要說那婉若游龍的旗袍水蛇腰了。她豔光
四射,眼神滴溜溜轉,風衣也掩不住的韻致。梁朝偉飾老易,扮相、演技都細膩到了可怕
的地步。日本和室餐館幽會那段,他說日本人唱歌像哭,自己應也預測到了日本戰敗後即
將面對的噩運,也是個死命抓住一線生機的人。王佳芝身段妖嬌,半真半假「郎呀妹呀真
情意」地唱起小曲〈天涯歌女〉,面對這樣的短暫春意,老易面無表情,拭淚,手背青筋
滄桑可見,導演連這都注意到了。相形之下,王力宏飾演的鄺裕民顯得太帥了,沒怎麼見
出分量,雖然有些美眉是衝著他去看的。
〈色,戒〉之於張愛玲,很像〈日神的末裔〉之於朱天文,只留下一個殘念,那是始終想
寫好,卻無能為力的作品。朱天文必得等到將它全盤毀棄,並改寫成《荒人手記》,才稱
對胡爺遺願已了。而張愛玲冥冥中似乎也在等待有人將〈色,戒〉再創造,使它起死回生
,再現這一段已然塵封的心情,直到遇到了李安。李安是慈悲的,他能懂得其間曲折,他
也是殘酷的,這樣赤裸裸地呈現了醜惡與恐懼交織的世相,形同將張愛玲已然埋葬的真心
再宣判了一次死刑。
張愛玲是冷筆嗎?她的悲哀,只是寫不出。像畫屏金鷓鴣,停格在彼時,來不及發聲改了
。而她怎麼也想不到,1977年正式發表〈色,戒〉三十年後,在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秋
天,她與她的文字以這種方式再度被紀念著。月還是三十年前的月,只是帶著悽涼,像朵
雲箋上滴濕的淚。胡蘭成當初辜負她的,豈止是老易那樣的翻臉滅口而已,他是帶著她辛
苦賺來的錢去擁抱別的情人,天涯海角活著折磨她。像一隻神經壞死的蛀牙,隱隱發著痛
。她震動什麼,讀者就震動什麼﹛?
 

一些的不同論點的色戒影評想法

 作者  mycircle (Careless whisper)                                看板  movie
 標題  [影評] 一些的不同論點的色戒影評想法
 時間  Tue Oct  9 17:07:51 2007
───────────────────────────────────────
看了電影之後  也看了原著小說以及大家的討論串
雖然大部分的論點我都十分同意
但是我也提出一些大家比較不相同想法好了
先說說易先生吧
很多人都說易先生真的愛上了王佳之了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
在原著小說中其實很清楚著寫到描述易先生的方向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
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
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原著小說中很清楚說到易先生只不過是用慣用的伎倆在哄女人罷了,而在原著小說中另一
段寫到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
斃了,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
易先生心理很明顯的有自以為是的個人中心思想和大男人主義,他認為王佳之生是他的人
,死也必須在他手上死,或許特務頭子所生存的環境就是必須要如此,說到底易先生不過
就是個怕死之徒,他怕黑,也不相信任何人,而李安導演將易先生稍稍的美化了,李安導
時的眼淚以及床上的抓痕,但我還是要強調的是原著小說中,我還是認為易先生並沒有愛
上了王佳之,不然他也不會把王佳之與他比喻為獵物與獵人之間的關係。
再說到王佳之吧
可憐王佳之15歲便被眾人算是拱上台演戲的,或許王佳之還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她的人生
只是不斷地在演戲,小說中寫到。
“在學校里演的也都是慷慨激昂的愛國歷史劇。廣州淪陷前,嶺大搬到香港,也還公演過
一次,上座居然還不壞。下了台她興奮得松弛不下來,大家吃了宵夜才散,她還不肯回去
,與兩個女同學乘雙層電車游車河。樓上乘客稀少,車身搖搖晃晃在寬闊的街心走,窗外
黑暗中霓虹燈的廣告,像酒后的涼風一樣醉人。”
 
王佳之只不過是沉醉在自己的演技裡,然後被利用的可憐女性罷了,王佳之有後悔只不過
沒想到誤上了賊船,我想她自已也不知道如何將這齣戲做結尾罷了,她的一生只不過一直
的在演戲,甚至演到最後,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愛上了易先生。
因此原著小說提到
“梁閏生一直討人嫌慣了,沒自信心,而且一向見了她自慚形穢,有點怕她。
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
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 “
“從十五六歲起她就只顧忙著抵擋各方面來的攻勢,這樣的女孩子不大容易墜入愛河,抵
抗力太強了。有一陣子她以為她可能會喜歡鄺裕民,結果后來恨他,恨他跟那些別人一樣
。”
結論: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我找尋不到兩人有任何關於愛情的蛛絲馬跡,我個人的拙見,
張愛玲甚至有些嘲諷的意味在裡頭,她嘲笑的王佳之的行為,嘲笑的女性感情上的脆弱,
也說明的漢奸終究骨子還是個漢奸,或許要當上一名成功的漢奸就是要如此心狠手辣沒有
人性吧
當然電影中,李安導演還是很婉轉的讓小說中的角色不要那麼的尖銳那麼的無情和那麼的
愚昧,我想這是李安導演厲害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別把這部歸類成是愛情電影或愛國電影
會比較好些,我覺得比較應該就純粹歸類討論人性的脆弱吧
我想這也是我看這部電影和原著小說比較久久不能釋懷的地方吧
色易守  情難防…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35.219
推 orzisme:原著其實很冷酷 但電影則比較溫暖                         10/09 17:08
推 mycircle:恩 可是我認為大家別把這部電影牽扯到愛情或比較好些      10/09 17:13
→ hateexam:看法有很多種 但這部是情愛片 李安認為的                 10/09 17:20
推 icanfeel:原著跟改編是有差別的                                   10/09 17:21
→ Tzylu:這部電影李安有自己的解讀 跟原著張愛玲有觀點上的不同喔     10/09 17:23
推 allengood:李安說他拍的色戒是愛情片…                           10/09 17:45
推 naehs:可是他拍出來沒有愛情的感覺                                10/09 17:58
→ hateexam:樓上太冷感了                                           10/09 18:02
→ atale:這部片不應用愛情片來概括  李安只不過回應記者而已          10/09 18:03
→ atale:要是你問李安這部片是不是情欲片 他說不定也會說 是          10/09 18:09
推 hateexam:17772篇 有新聞                                         10/09 18:14
推 hateexam:不見得啊 李安說她是拍大時代的愛情                      10/09 18:21
→ hateexam:這也不是愛國片 這部戲的重點是甚麼咧                    10/09 18:23
→ hateexam:好吧 大家看的歡喜就好~                                10/09 18:29
→ ouso:誰是王佳之?                                                10/09 18:34
推 kewpieme:那易先生最後那個表情是為什麼?                          10/09 18:35
→ mycircle:沒拉 我只是想提出一些不同觀點給大家參考而已            10/09 19:00
推 mycircle:一部好電影本來就會帶給觀眾不同的觀點和角度             10/09 19:09
推 moon4:我覺得電影跟小說要分開來看                                10/09 20:12
推 Lancastre:給原po,提供不同觀點是很棒的事..但對我們沒看過小說的  10/09 20:15
→ Lancastre:我們的體會是源自於"李安"的詮釋,而非張愛玲的觀點了    10/09 20:16
→ Lancastre:我要說的其實跟五樓相同,如果要以小說設定來討論電影    10/09 20:17
→ Lancastre:反而會覺得有些牽強..張畢竟是女人,易也只是她筆下人物  10/09 20:18
→ Lancastre:但若照您的文來看,我還是喜歡李導的詮釋多過原著吧^^"   10/09 20:20
→ Lancastre:那樣狂亂的時代已經夠沈重了,多點人性溫暖總是好一點    10/09 20:21
推 naehs:李安拍的比較牽強 小說通順多了                            10/09 21:40
→ featherwing:覺得小說和電影是兩部作品..不過對於小說觀點和原PO    10/09 21:41
→ featherwing:滿相近的..                                          10/09 21:41
推 yachi0414:李安說書 用自己的風格 而張愛玲 書寫的好 以自己的文筆  10/09 21:55